姚理辉(中)和当地群众在古朗屯察看金银花产业收成情况。
他曾是水厂车间的一名普通职工,如今驻守在一度被称为“九分石头一分地”的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
他的汗水从水厂车间挥洒到了乡里田间,他把对工作的热爱转化为带领村民开启幸福新生活的决心。
尽管身份转变了,但不变的是那份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初心。
他用脚步丈量着肩上的责任,用汗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在他所管辖的一片天地书写拼搏与奋斗,他就是南宁建宁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原水分公司职工姚理辉。
兢兢业业 平凡岗位做不平凡贡献
“为人正直、厚道、阳光”是同事们对姚理辉的评价。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1995年7月,18岁的姚理辉毕业后加入了自来水服务行业。
无论是偏远河边泵站还是充满化学臭气味的南宁化工厂供水加压站,都留下了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虚心学习、无怨无悔的身影。
车间的正常运转事关市民的用水安全,在紧要危急时刻,姚理辉挺身而出,将自己的血肉之躯化为一道保障人民群众用水的“生命线”。
2000年,南宁邕江发生特大洪水,姚理辉所在的源水车间就设立在邕江边上,随着水位的疯涨,车间被洪水紧紧包围。尽管已经制定了紧急撤离预案,姚理辉却打定主意,坚守到底。在姚理辉和同事们的全力坚守下,那年的特大洪水没有因机组设备停机造成停水事故,有力确保了市民供水安全。
姚理辉像一颗螺丝钉紧紧把自己“钉”在岗位上。而他也如标杆一样,以满满的正能量辐射带动着身边的同事。
扎根农村 勇挑脱贫攻坚重担显担当
2018年,姚理辉成为南宁建宁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定点帮扶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的脱贫攻坚(振兴乡村)驻村第一书记。
扶贫先扶志。蓝生祖一家是返贫户,家里虽有地,但是“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姚理辉多次上门都被蓝生祖拒之门外。后来,姚理辉想了一招“妙计”。
姚理辉(右)与上王屯群众一起种下葡萄苗。
“这块土地就当是我租你的,我来种,大家一起收成。”姚理辉说。看到姚理辉每日拿着锄头来翻土、播种、施肥,蓝生祖也不好意思了:“书记,您都亲自下地干活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每天在家里坐着呢 ……”
本立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主要依靠养猪场增收。姚理辉来到本立村后,带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姚理辉带领本立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园建设,发展肉猪养殖,建设毛峰葡萄特色产业园,巧用金银花宣传拓展乡村旅游,利用闲置场地改造为扶贫车间,大力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也让贫困户搭上了精准扶贫的“快车”。
如今,本立村形成了以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手工业为框架的可持续发展的四大产业,其中,金银花特色产业让本立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廉洁自律 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在20多年的工作中,姚理辉既勤奋努力,又律己正身,筑牢廉政防线。
姚理辉一家四代人,20多名党员,前辈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后辈点燃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母亲蔡凤娥是一名老党员,负责库房管理,她严于律己、守住廉洁底线,有熟人请她重复开发票,被她严厉拒绝;父亲姚复良是一名复员军人,从部队复员到厂里负责内勤管理,为人忠厚老实,工作尽心尽责……
几代共产党员的坚守,化为一个家的品格,浸润着姚理辉的心灵。工作后,无论是做车间副主任,负责保管车间经费,还是出差培训报销费用,姚理辉都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对于公司的采购计划,大到空调、冰箱等家电,小到水性笔、便利贴,每一笔开支和费用他都记录清楚、合法合规。
在近三年的驻村工作和生活中,姚理辉保持着廉洁自律的品格。每一笔扶贫资金的去向,他都严格监管,记在心里,写在本上,带头执行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020年,姚理辉获南宁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称号;2021年,姚理辉获市直企业勤廉好榜样称号。
(来源:南宁日报 通讯员 薛博汇)